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50年代北京市京劇演出團體概略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1-08-20 07:01
建國后北京的京劇演出團體沿革略說
1949年以后到50年代末,北京的京劇演出團體眾多。為使年輕戲迷對此有所了解,略述如下。
1、譚富英的同慶社與裘盛戎的戎社合并較早,稱“太平京劇團”有李多奎、楊盛春、陳永玲、梁小鸞、李世琦、慈少泉、張洪祥等參加。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二團。1953-54年,梁小鸞、李世琦退出,楊榮環、馬長禮加入。1955年楊榮環、陳永玲先后退出。趙蘊秋短期加盟,后徐東來、關韻華加入。至1955年底,市二團與馬連良京劇團合并,成北京京劇團。
2、1952年,馬連良自香港回來,在北京成立馬連良京劇團。成員有馬富祿、羅蕙蘭、周和桐、黃元慶、馬盛龍、茹富華、閔兆華、馬艷芬、趙麗秋、馬崇仁、馬崇年、馬幼祿、孫元喜、張福昆等。1955年與市二團和并為北京京劇團。
3、張君秋自香港回來后組建北京聯誼京劇團,演員有陳少霖、劉連榮、高維廉(不久換為劉雪濤)、張春彥(因病時間不久換了郭和詠)、李四廣、朱金琴、耿世華、鈕榮亮、郝慶海、慈永盛、冀韻蘭(后換劉蕓秋)、1955年花臉朱玉良短期加入。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三團。1956年底并入北京京劇團,形成馬譚張裘四大頭牌。
4、燕鳴社,后稱燕鳴京劇團。二牌武生極不穩定,多次更換。主要成員郭元祥、劉盛通、徐韻昌、李淑玉。于1960年并入北京京劇團。馬譚張裘趙五大頭牌局面形成。
5、李萬春領銜建首都實驗京劇團,主要成員有李慶春、李小春、李硯秀、李金鴻、景榮慶、蘇維明、吳鳴申、趙文奎(五位后離去,加入中國京劇團)。李盛藻曾短期加入,后也去中國京劇團。1952年底改制為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一團。1954年,毛世來和平京劇團加入,不久宋保羅、曹藝斌加盟,一度形成李毛宋曹四頭牌局面。1955年毛宋曹退出。1958年下放到崇文區與明來京劇團合并,稱新華京劇團。1960年去西藏,后再轉內蒙。
6、姜鐵麟一度組建青年京劇團,以演武戲為主。到1952年秋,與吳素秋建首都人民京劇團,不久,改制私營公助,稱北京市京劇四團。主要成員有李德彬、蕭英翔、張曼君、楊元才、張榮善、汪鳴辰張龍華等。1954年,言慧珠短期加入。1956年奚嘯伯加入。1958年短期歸于西城區,不久下放沈陽。1962年吳、姜返京,以吳素秋演出小祖名義借尚劇團班底演出。后與梁益鳴張寶華的鳴華京劇團合并在慶樂戲院演出。
7、50年代初,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下設實驗工作團,最初,其第一團成員有李少春、葉盛蘭、袁世海、杜近芳、李和曾、王玉讓、孫盛武、蕭盛萱等。第二團成員有李宗義、云燕銘、葉盛長、童葆苓、李洪春等。王泉奎后來加入。后來到1953年,建立中國京劇團。有一段時間,李少春、袁世海屬三團。再后形成李袁葉杜四頭牌的一團、李宗義、云燕銘、王泉奎、張春華張云溪、高玉倩的二團。三團不很固定,李少春、李和曾、李宗義先后領銜。1958年后李宗義、李慧芳、王泉奎、葉盛章的中京院三團下放,并入梅蘭芳劇團。以李鳴盛、郭元汾、李麗芳、王吟秋、班世超、俞鑒等組成的部隊京劇團,回地方后,一度稱北京京劇團,后加盟中國京劇院,稱四團。1958年支援寧夏,人稱其為“老四團”。中戲校畢業生中一部分組建新的中京院四團,成員有孫岳、吳玉章、畢英奇、蕭潤增、楊秋玲、王晶華、劉長瑜等。而另一部分則組建中戲校實驗京劇團,成員有李春成、李長春、錢浩梁、劉秀榮、張春孝、謝銳青等。
8、以楊寶森領銜的寶華京劇團。成員有金少臣、劉硯亭、哈寶山、曹世嘉、謝虹文、王世霞、李少廣等。1956年,全體進入天津市京劇團。
9、以奚嘯伯領銜的嘯聲京劇團,主要成員有于鳴奎、張玉英、奚延宏等。1956年報散,奚嘯伯加入北京市京劇四團。至1957年反右后離京去石家莊。
【1958年以后,四大須生中的奚、楊不再出現于北京舞臺】、
10梅蘭芳京劇團,主要成員有姜妙香、劉連榮、王少亭、王世續、徐元珊、梅葆玖、梅葆玥、李慶山、薛永德、衡和華等。1958年后北戲校部份畢業生李玉芙、李崇善等加入。后中國京劇院李慧芳、李宗義、王泉奎、葉盛章等加入。
11、程硯秋劇團、主要成員有于世文、羅榮貴、王元芝、貫盛吉、賈多才、李丹林等,劉雪濤、儲金鵬短期加入。1954年,筱翠花加入,曾以程劇團分團名義演出。
12、尚小云劇團,主要成員有尚富霞、方英培、尚長榮、華世麗、李喜鴻、田榮芬等。1959年尚先生去西安,童葆苓以尚劇團分團名義在京演出。
13.荀慧生劇團,主要成員有宋玉聲、姚世茹、何佩華、沈曼華、朱斌仙等。
60年代初,梅尚程荀四個團合并為北京市京劇團,比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多一個“市”字。
14、明來京劇團,最初叫明社,后改此名。主要成員徐東明、徐東來、關韻華、徐東祥、馬小祿等。1958年與市一團合并成新華京劇團。
15、和平京劇團,毛世來領銜,主要演員有劉鳴才、朱鳴秀、朱桂華、祁樹春、毛慶來等。貫盛習、江世升曾一度加入。1954-1955參加市一團,后又退出。王玉蓉、萬嘯甫加入。至1958年,下放到吉林省,此后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來再沒進京。
16、春秋京劇團,李元春、李韻秋兄妹領銜,后一度與張文涓、李開屏合并為青年京劇團。趙榮琛也曾參加。60年代,李宗義李慧芳加入,最后名“北京市京劇團”
17、從50年代初到1958年,久占慶樂戲院的新興京劇團是北京唯一的一家彩頭班。常演連臺本戲如“明清八俠”、“西游記”等。有機關布景轉臺。主演有王永昌、張貫珠、杜麗珠、江世升等,李盛藻、曹藝斌先后短期加入,最開始尚和玉曾加入,在水滸中演鐵棒教師欒廷玉。
18、同和社,后稱同和京劇團。虞俊芳、虞俊聲領銜,人稱虞家班。后來虞俊芳加盟北方昆曲劇院,與李淑君、洪雪飛、張毓雯并稱北昆四旦。文革后虞俊芳一度加入北京京劇院。
19、蓉青京劇團,王玉蓉、小王玉蓉母女領銜,貫盛習一度加入。后來小王玉蓉加入北京京劇團,王玉蓉入和平京劇團。
20、民生京劇團,畢谷云、周承志領銜,曾名紅星京劇團。58年后下放本溪。
21、燕聲京劇團,李金聲、陳金彪、朱鴻聲、白畹華、白鳳鳴等組成,常年在朝外群眾戲院演出。后下放廣西。
22、鳴華京劇團。梁益鳴、張寶華領銜。長期在天橋天樂戲院演出。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移至慶樂戲院。后來吳素秋、姜鐵麟加入。
23、先鋒社,建國初期以“武生大會”號召,梁慧超、馬鴻麟、趙文奎等組成。
24、奎德社,筱蘭芬、李桂云的京秦兩下鍋劇團,于建國出期演出于大柵欄一劇場。
總之,50年代北京京劇演出團體眾多,人員流動性也很大,難以盡數。不當之出望予指正。(來源騰訊網)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