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濰坊昌邑市龍池鎮探索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1-12-20 09:05
今年以來,濰坊昌邑市龍池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富集優勢,建立整鎮制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形成以紅色文旅帶動紅色經濟的鄉村振興 “龍池經驗”。
一是創新保護利用模式,放大紅色資源優勢。圍繞破解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方式單一、效果不佳問題,創新實施三項行動,激發活力、煥發光彩。一是革命文物保護行動,實施全域化普查,探索建立紅色資源匯總表、網格圖、數據庫,分級分類采取綜合性、差異化保護措施,全鎮101處不可移動文物、10萬余件館藏品全部得到及時有效地修繕保護。二是紅色資源聚集行動。針對革命文物散落于各個村莊的實際情況,引入工業集群發展思維,構建起以市委黨校和中小學生實踐活動基地為核心,紅色馬渠等3個片區為支撐,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等5個展館為特色的 “一心、三區、五館”格局,構建連片保護、整體展示新格局。三是革命精神傳承行動。從改進創新展示手段、培育紅色講解員、搭建紅色文化宣傳平臺等方面入手,全力講好文物背后的英雄故事,生動傳播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10多萬人次到龍池鎮接受革命教育。
二是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培強鄉村產業動能。突出活化利用,探索實施 “紅色+”行動,讓革命文物賦能鄉村經濟發展。一是 “紅色+研學”。創新開發走一次紅色龍池路、當一次紅色講解員等 “八個一”實踐課程,探索引入 “黨建+研學”新模式,吸引20多家旅游公司、20多個企事業單位在龍池設立教學基地,昌邑市委黨校新校和中小學生實踐活動基地將帶來每年20萬人次的研學體驗。二是 “紅色+文創”。找準紅色元素、時代潮流、大眾需求之間的結合點,引進團隊研發新品、強化推介,目前已開發龍池剪紙、紅色布偶等40余款紅色文創產品,年收益80多萬元。三是 “紅色+旅游”。著眼變觀光游為深度游、一日游為多日游,推出吃住學游購 “一站式”文旅套餐,25處紅色景點、12個紅色旅游特色村集中打造精品路線8條,年接待游客12萬人以上,實現旅游收入1000多萬元。
三是建立成果共享機制,拓寬強村富民渠道。聚焦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創新建立三項機制,推動紅色文旅發展紅利充分釋放、惠及各方。一是利益聯結機制。建立 “政府+企業+黨支部+合作社+群眾”聯盟發展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各方受益的產業致富新樣板。如,龍東村借力紅色文旅,通過發展特色餐飲、旅游服務、農特產品銷售等方式,帶動村集體增收22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二是全域帶動機制。探索 “中心輻射、協同發展”帶動模式,擴大紅色文旅覆蓋面,讓全鎮27個村莊都能享受到紅色文旅發展紅利。目前,集體經濟收入過10萬元的村莊達到25個。三是全面振興機制。實施 “產業為基、全面振興”工程,推動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同時,同步推進鄉村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落實落地,龍池鎮成功入選全省鄉村振興 “十百千”示范工程。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