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高唐落子舞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1-11-21 08:28
高唐“落子舞”, 又稱“打落子”、“打花落”、“打花棍”,歷史悠久,流傳廣泛,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嘉慶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發源地在高唐縣趙寨子鎮倪堂村。該村在200百年前就有“二月廟會”,據傳在廟會期間,來了一位賣虎皮膏藥的老翁,雖年過七旬,但精神矍鑠、鶴發童顏,身體健壯。為招徠顧客,老翁將銅錢系在一根竹棍上,只見他手中竹棍上下翻飛,并有節奏的抽打身體各個部位,據他講這是“落子舞”,能打通血脈,疏通經絡,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他的表演招來很多觀眾圍觀。廟會結束,倪堂村有一財主宴請老翁并懇求傳授“落子舞”,從此“落子舞”的雛形在倪堂村扎根。后經歷代傳人在道具、服裝、動作上做了大幅度繼承和發展,并與健身和娛樂相結合,使古老的民間舞蹈又具有了生命力和時代特色。
高唐落子舞,人數不限,10人、20人、30人、40人均可,但打跳的動作、舞步、節奏要絕對一致。全隊人員要求男女各半,領舞者類似戲曲舞臺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女彩旦大多為男扮女裝。男女領舞者為隊伍的支柱和核心。他們不僅與整個隊伍配合一致,而且相互挑逗,妙趣橫生,增加表演的娛樂性。
“落子舞”陣型,由八卦演變而來,其表演口訣為:
點盤扛頂前身腰,左踢右顛轉身跳。
竹竿手眼一盤齊,左右上下全點到。
飛眼抖肩走乾坤,龍鳳嬉戲逗人笑。
點穴強筋任脈通,舞中瑰寶打花落(lao)。
高唐“落子舞”因具有健身娛樂兩大功能,且不受諸多條件限制,易流傳和推廣,所以深受高唐人喜愛。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即流傳歌謠:
看見打花落(lao),吃飯都忘掉;
瞧瞧落子舞,干活勁頭鼓。
“落子舞”的道具為短竹竿一根(長1.2米-粗1.2厘米),竹竿兩端系紅毛穗,從竹竿一端往里各挖3個竹孔,每個竹孔之間相距3厘米,用細鐵絲各串3個古銅錢固定在竹孔內。竹竿兩端各系小銅鈴3個,大銅鈴3個。在打跳時,隨著舞步的節奏,同時發出幾種聲音。竹竿顏色須一致。
“落子舞”演員的服飾在各個歷史時代有著明顯的變化。過去打“落子舞”,由于家境貧困,演員的服飾十分簡單。男演員頭裹毛巾,一身莊稼人打扮(只要求衣服顏色統一),女演員(大多男扮女裝)上紅下綠。新中國成立后,演員服飾有較大改進,男演員頭系羊肚子手巾,身穿紫花布衣褲,打裹腿,腳穿薄底布鞋,十分瀟灑精神。女演員盤長辮,頭插紅花,上身穿大紅色褂子,下身穿綠色肥褲,腳穿薄底彩鞋,鞋面繡紅色絨球或線球,十分引人注目。至改革開放后,服飾又有變化。男演員頭系紅色英雄巾,上身穿黃色坎肩,下身穿緊身灰褲,打紅色裹腿,腳穿白色球鞋。女演員盤發髻,上身穿大紅緊身小褂,下身穿綠色健美褲,腳穿紅鞋。
來源:高唐縣文化館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