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場
演出市場
- 烏蘭牧騎來到北京航天城慰問演出,這份
- 2018山東省首屆旅游商品博覽會將在泰安舉
- 余干《今日黃港》自籌經費開展“歡樂鄉
- 人民大會堂元旦期間演出看看那場你喜歡
- 平陰縣文廣新局:組織開展基層綜合性文
- 民間劇團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越劇在紹興有
- 國內實景演出數不勝數,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業莫忽視小城青年
- 24部新創大戲集中亮相山東文化藝術節
- 菏澤首屆激光水幕電影兼璀璨花燈兼國際
聯系我們
郵 箱:yewu@ningxiu.com
手 機:178-528-25688
網 址:http://www.gongjiaozhishi.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黃金時代
演出市場
山東臨沂:“旅游+”讓村民富了腦袋 鼓了口袋
作者:寧秀文化
發布時間:2021-11-17 15:12
山東臨沂是革命老區,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發源地,紅色文化資源富集。近年來,在堅持以沂蒙精神為根、以紅色文化為魂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同時,該市進一步突出“紅”“綠”結合和全域旅游理念,聚力打造“長三角中心城市休閑旅游后花園”,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游發展路子,叫響了“親情沂蒙 多彩臨沂”旅游品牌,帶動老區群眾走上致富路。
“紅”“綠”結合,
化優勢資源為發展動能
不久前,齊元等3名游客來到位于臨沂市蒙陰縣的岱崮地貌旅游區,在崮上草原,他們扎起帳篷、結伴野炊,體驗山地露營的別樣愜意。“來這兒之前,我們在孟良崮旅游區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重溫那段光輝歷史。”齊元說,自己是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推介會上對蒙陰文旅產品產生興趣,實地游覽后,對當地紅色文化、生態風光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孟良崮、岱崮、紀王崮……沂蒙山以“七十二崮”聞名,獨特的地貌既催生了奇絕的美景,也孕育了厚重的“崮鄉”文化。蒙陰縣依托優勢資源,打響“崮秀天下 世外桃源”文旅品牌,為縣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在岱崮地貌旅游區,崮上草原、神佛崮、將軍樹等自然景色讓人心曠神怡,與此同時,以原三線軍工民豐廠遺跡遺存為基礎改建的岱崮地貌地質博物館、人民公社大食堂等,讓游客追憶“三線”精神、銘記崢嶸歲月;在孟良崮旅游區,景區集革命傳統教育、紅色研學實踐、觀光休閑體驗等項目于一體,自2011年至今,已累計接待各類培訓班6300多個,接待人數達32萬。以孟良崮等為“龍頭”,該縣還帶動椿樹溝、櫻之崮等景區“多點開花”,既成為弘揚沂蒙精神的載體,又培育了經濟增長新動能。
作為沂蒙紅嫂祖秀蓮的故鄉,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頭鎮打造“紅嫂故里”“沂蒙福地”兩張名片,同步依托螢火蟲水洞·地下大峽谷、峙密山居等景區,形成紅色體驗游、地質奇觀游、休閑度假游三大旅游主題。以該鎮桃棵子村為例,該村除沂蒙紅嫂紀念館、戰時郵局等項目讓游客充分感受軍民魚水情外,建在山坳里的“一山九墅”木屋民宿也成為熱門“打卡點”,各類資源被充分盤活,發展成效顯著。
全域成景,
“旅游+”構建新產業格局
臨沂沂南縣有“煙水之勝,軼于江南”的美譽。該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已建成18處A級旅游景區,打造的田園綜合體“朱家林模式”、紅色文化集聚區“常山模式”、原生態保護“竹泉模式”等景區建設路徑,實現了同步振興一地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在該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從紅嫂紀念碑前的廣場拾級而上,游客可以品嘗煎餅等特色美食,參觀王換于、明德英等沂蒙紅嫂展室,亦可體驗《沂蒙》《斗牛》等影視劇拍攝場景、在沉浸式交互小院觀看紅嫂主題情景劇演出。據介紹,該景區集聚20余種旅游業態,與周邊片區聯動實施23個產業項目,探索出景區務工當職員、土地入股當社員、穿上戲服當演員、售賣產品當店員的“一區帶四員”旅游富民模式,讓周邊群眾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
在沂水,推動全域成景、旅游強縣的發展格局也正在顯現活力。該縣堅持以旅游引領建設城市、布局鄉村、發展產業、繁榮文化,推動關聯領域融合發展,比如,在已有優勢項目基礎上,為實現“運動游”破題,建設雪山彩虹谷體育小鎮;圍繞鄉村振興,打造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及“沂蒙老山街”精品民宿示范點。這些方式有效補充產業短板,同步構建了“春游、夏歷、秋思、冬想”的全時旅游格局和“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體系。
興業樂業,
群眾“家門口”走上致富路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從以往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空心村”到如今原住村民回流、人才“歸巢”,沂蒙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老區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竹泉村坐落于沂南縣銅井鎮,“竹林隱茅舍、家家臨清流”是該村的生動寫照。然而,在2008年進行景區化改造前,竹泉村許多老房子已成危房,村民年均收入僅幾千元。在政府及社會力量的共同推動下,竹泉村秉承“先保護、后開發”原則活化傳統民俗,形成新、舊兩個功能區,即一個具有旅游功能的舊村和一個既有傳統建筑文化符號又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的新村。如今,該村村民全部搬遷至新村,而舊村——竹泉村旅游度假區的原生態風光與古法榨油、攤煎餅等民俗也被較完整地保留下來,成為園區內的一道人文景觀。“我今年77歲了,憑著編竹筐的手藝,在景區實現了就業安置,除景區每個月發放800元保底工資外,一個月還有2000多塊錢的經營收入。” 村民高壽會說,隨著村里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開起商鋪、農家樂,在“家門口”過上了富裕日子。
蒙陰縣桃墟鎮百泉峪村過去是個偏遠、落后的小村子。近幾年,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方國明帶領群眾整山治水、修塘筑壩,利用優勢資源發展鄉村旅游,讓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我們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由村黨支部帶頭成立泉流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按照統一規劃開發、統一經營管理等‘六統一’模式統籌管理農家樂、民宿,打造利益共同體,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方國明介紹,該村還進一步豐富農事體驗、果園采摘等文旅業態,策劃推出鄉村藝術節等多元活動,叫響“百泉競流”文化旅游品牌。據悉,百泉峪村現已發展農家樂38家,在農家樂經營戶中,年收入最多的達60余萬元。2020年,該村接待游客22萬余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3.6萬元。
相關標簽:
濟南慶典公司
農新
云上演出
戲曲
觀眾
名家
過年
記者
湖北
日報
相關新聞
- 2024-05-11北京演藝集團第十屆“五月演出季”如約
- 2024-05-11臨夏州赴天水市開展文藝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劇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國(天津)演出交易會開幕
服務范圍